当前位置: 首页 / 要闻动态 / 市内要闻

我市探索“政府+社工+慈善+集体经济”助老模式

发布日期: 2023-12-15 来源: 绵阳日报 访问量:
【字体: 收藏 打印

“开饭了!”随着大厨洪亮的声音,刚看完文艺表演、正在闲聊家常的70多位老人在社工志愿者的搀扶下分桌围坐,准备吃饭。这是记者近日在游仙区忠兴镇兴合村“幸福‘食’光”食堂看到的一幕。

盐菜扣肉、肉丸子、龙眼、冬瓜膀肉煲、豉油巴沙鱼、麻婆豆腐、小炒肉、茶叶卤蛋……一道道热气腾腾的菜品陆续出锅,老人们十人一桌,吃得津津有味。老人们开饭了,一旁的“幸福骑兵”志愿服务队也没闲着,大家分工合作,将饭菜打包装盒,按照规划好的路线,为不能到现场用餐的老人挨个送餐,确保老人们按时吃上热饭。对部分年龄大、自理不便的老人,社工志愿者们还提供喂餐服务。用餐完毕,老人们笑呵呵地争相在自己喜欢的菜品后贴上“星星”,餐食制作方会根据“星星”数量评选出当餐最受欢迎的菜品,作为今后制作菜品的参考依据。

据了解,民政部等11部门日前印发《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》,要求加强农村地区老年助餐服务,采取倾斜性措施支持农村地区扩大服务供给,灵活多样解决农村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。随即,市民政局、游仙民政局、游仙区忠兴镇及当地乡贤、爱心乡邻、爱心企业筹措资金发起“政府+社工+慈善+集体经济”助老模式探索,受到群众欢迎。

兴合村“幸福‘食’光”食堂的餐食制作方是忠兴镇晓得酒楼,作为幸福“食”光公益助餐项目,每月逢“9”(9日、19日、29日),当地老人可低偿或免费就餐。

“我的两个女儿外嫁,平时我独自在家,难得做饭。每月逢9我就在这里来吃饭。10元钱就能吃得很丰盛,还可以免费理发、看节目,和邻居们拉家常。”今年71岁的村民王德群说。“这里根据老人的年龄和家庭情况,有的免费,有的花2元、5元、10元就能吃一顿,最高的也只要12元。”82岁的赵大爷说。

游仙区忠兴镇副镇长曾静介绍,幸福“食”光助餐公益项目是市区民政部门、忠兴镇、民乐社工按照“政府补一点、慈善捐一点、企业让一点、集体经济出一点、志愿服务援一点”的多元筹资机制,支持老年助餐服务机构等提供稳定可持续服务的公益项目之一,旨在助力解决困境、独居老人的餐食问题,推动农村养老事业发展。项目采用“政府+社工+慈善+集体经济”模式运行,其中还包括助幼、助困等子项目。

(记者 彭雪)

相关文件:

相关信息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